普通心理學筆記略解
01. 心理學源遠流長,不同時期對“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學心理學時代,心理學被認為是闡釋心靈的學問。1879年德國Wundt實驗室的成立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02. 心理學是系統(tǒng)地研究心理過程和行為的科學。
03. 心理現(xiàn)象的產生有兩種根源:生理機制和社會文化。生物學和文化,是心理現(xiàn)象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基礎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學界廣泛用來了解經驗領域的一種寬泛系統(tǒng)的理論假設。心理學缺乏統(tǒng)一的范式,但有學派思想或觀點。心理學的觀點和范式一樣,包括理論假設、一致的比喻、認可的觀察方法。
05. 20世紀初,第一個心理學派,結構主義起源于德國,興起于美國。起代表人物是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導的功能主義心理學反對結構主義心理學。結構主義受德國理性主義哲學的影響,功能主義則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有關。
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為主義的發(fā)展。行為主義集中關注環(huán)境事件(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的關系。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為都可以理解為習得反應,行為因其后果而得到選擇。行為主義將人比為具有心靈黑箱子的機器,必須用實驗室實驗獲得資料。
07. 心理動力學觀點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標是解釋意義,其中很多是無意識的內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結構體現(xiàn)了人格構成,將心理比作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戰(zhàn)斗。
08. 認知觀點關注人們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從環(huán)境中得到輸入,將其轉化為有意義的輸出。認知觀點將心理比作配有軟件的電腦。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實驗法。
09. 人本主義心理學號稱“第三勢力”,主張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的目的應是了解人性潛能,追求自我實現(xiàn)。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01. 從分析處理的角度,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實驗研究和描述研究兩大類,實驗研究試圖探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間的關系。從獲取數(shù)據(jù)的方式來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觀察法、個案研究、調查、實驗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頗。
02. 良好的心理學研究一般應該具備以下特征:理論框架(理論和假設)、標準化過程(混淆變量、控制組、單盲和雙盲研究)、普遍性(取樣代表性)、客觀可觀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論,是組織和解釋觀察的系統(tǒng)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關各種現(xiàn)象之間關系的命題。假設,是一種嘗試的信念或有根據(jù)的推測,目的在于預測或解釋兩個或更多變量之間的關系。變量,指隨情境和個體而變化的現(xiàn)象。變量分連續(xù)變量和類別變量兩種。
04. 實驗研究要經歷一系列步驟:提出假設、使變量操作化、指定標準的程序、選擇被試、檢驗結果的統(tǒng)計顯著性、得出結論。操作化,指將抽象的概念變成由某種行動或操作所界定的具體變量。
05. 實驗研究中,研究者改變情境的某些方面,檢驗這種操作對被試反應方式的影響,以評定因果關系。實驗者操作的變量稱為自變量,實驗者為檢測操作效果而觀察測量的被試反應即為因變量。
06. 混淆變量,能夠產生效應、并且其效應和自變量的效應相混淆的變量。
07. 控制組,不接受實驗的操作,代而經歷一個中性的條件。研究者常常進行“盲研究”,即被試不知道或意識不到研究的重要方面。單盲研究,只有被試對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無知;雙盲研究,被試和研究者一樣都不清楚研究的重要方面。
08. 實驗研究的局限包括:很難將復雜的現(xiàn)象帶進實驗室,存在外部效度(結果是否適用于實際世界)的問題,無視現(xiàn)象對個人的意義。
09. 測量,是評估變量的具體方式。好的測量必須既可信又有效。信度,指一個測量產生一致結果的能力。測量的效度,指評價測量想要測的結構的能力。
10. 樣本,是人群中的一個亞群體,它可能能夠代表整個人群。普遍性,指基于一個樣本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否可應用于研究者感興趣的整個人群。
11. 與實驗研究不同,描述法不能清晰地揭示因果關系。它描述業(yè)已存在的現(xiàn)象而不是操作變量以觀察其效果。描述法包括案例研究,自然觀察,調查研究(問卷和訪談),相關法。
12. 案例研究,是深入地觀察一個被試或一小組被試。自然觀察,是在自然情景中深入地觀察一個現(xiàn)象。案例研究和自然觀察,都容易受研究者的偏見的影響,研究者傾向于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調查研究,采用問卷或訪談法,詢問大量的代表性問題,通常是關于態(tài)度或行為。
13. 心理學大致可以分為理論(基礎)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兩大類。普通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屬基礎類。教育、臨床咨詢、工業(yè)組織、消費、法律、健康、廣告、人事、環(huán)境心理學等屬應用類。美國40年代70%的心理學博士從事實驗心理學工作,而從80年代開始,心理學家老師大多在診所、學校和企業(yè)當中工作。
第3 章 心理學的生理基礎
01. 思維、情感和行為等一切心理過程的生理基礎是由數(shù)十億的神經細胞的放電提供的。神經元,或者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構成單位。
02. 神經元的主要構造: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按功能性質區(qū)分,神經元有三類:感覺經元將感覺信息從感覺受體傳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運動神經元將命令從大腦傳至腺體和軀體肌肉;中間神經元將神經元彼此連接起來。
03. 神經元之間并不直接相連,中間存在小空隙,稱為突觸。神經沖動傳導過程中,突觸發(fā)生為復雜的生理化學反應。
04. 當神經元不放電時,“靜息”狀態(tài)被稱為靜息電位。當受到其他神經元的激發(fā)時,神經元么去極化(細胞內電位負性減弱),要么過極化(細胞內部電位負性增強)。當神經膜收到來自其他細胞的信號時表面電位的變化稱為漸變電位。如果去極化的漸變電位累積超過一定閾限,神經元開始放電。這種動作電位導致神經遞質及類似物質的釋放。這些化學信使由其他神經元的細胞膜受體接收,結果導致興奮或抑制。
05. 內分泌系統(tǒng)是一類無導管的腺體,它們通過分泌激素來控制各種軀體功能。通過血液傳送身的信息,內分泌系統(tǒng)是對神經系統(tǒng)細胞對細胞通訊的一種補充。
06. 神經系統(tǒng)分為兩大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和外周神經系統(tǒng) (PNS )。
07.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兩大部分。腦部分又分為腦干、小腦、前腦三部分。脊髓主要作為中繼站,將來自軀體各部分感覺神經元的信息中繼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高級中樞,并將指令傳回肌肉和器官。
08. 前腦由下丘腦、丘腦和大腦組成。下丘腦參與調節(jié)多種行為,包括進食、睡眠、性活動和情緒體驗等。丘腦為感覺信息起中繼站的服務作用。大腦包括外面的一層大腦皮層,以及其它皮層結構。這些皮層結構是邊緣系統(tǒng)和基底神經節(jié)。邊緣系統(tǒng)結構參與情緒、動機、學習和記憶。基地神經節(jié)結構參與控制運動。
09. 大腦由左右兩個大致對稱的半球構成。兩半球是分開的結構,中間的胼胝體是兩半球唯一的聯(lián)結結構。兩個半球的表面外層就是大腦皮層。人類皮層的皺折形成許多溝回和裂。按照這些溝和裂,可把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額葉的功能包括協(xié)調運動、注意、計劃、社會技能、公德、抽象思維、記憶和人格方面;頂葉對于聽覺、語言非常重要;枕葉是視覺專門區(qū)域;顳葉參與的活動包括觸覺、軀體空間和運動感覺。割裂腦的研究揭示:一些心理功能是單側化的,即主要由一個半球處理。
10. 外周神經系統(tǒng)由向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送或接受信息的神經元組成。外周神經系統(tǒng)可分為兩類:軀體神經系統(tǒng)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軀體神經系統(tǒng)由從皮膚、肌肉以及其它象眼睛等部位上的感受體接受信息的感覺神經元和指導骨骼肌行動的運動神經元構成。自主神經系統(tǒng)控制象心跳、消化系統(tǒng)工作、呼吸等基本生命過程,它由兩部分構成:交感神經系統(tǒng)(面對威脅做反應時激活)和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使軀體復原,以保持軀體的能源)。
11. 環(huán)境和基因相互作用,對此心理學家剛剛有所了解。對行為基因的研究表明,個體很多心理屬性,如智力、人格等,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遺傳的,也即是基因因素決定的。
最新資訊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心理咨詢的主要技巧之鼓勵與安慰2025-01-01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心理咨詢的主要技巧之釋意與解釋2024-12-31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真誠2024-12-31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尊重2024-12-30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關注2024-12-29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同理心2024-12-27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什么是心理健康?2024-12-26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怎么算是心理健康?標準是什么?2024-12-25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心理從業(yè)者需要牢記的九大原則2024-12-20
- 心理咨詢師學習內容:《基礎知識》總覽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