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 >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鑒定學(1)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鑒定學(1)

更新時間:2013-02-01 09:30:26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執(zhí)業(yè)藥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中藥鑒定學。

  ☆ ☆☆☆☆考點1:中藥真?zhèn)蝺?yōu)劣的鑒定

  中藥的真、偽、優(yōu)、劣,即指中藥品種的真假和質量的好壞?!罢妗?,即正品,凡是國家藥品標準所收載的中藥均為正品;“偽”,即偽品,凡是不符合國 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中藥的品種以及以非藥品冒充中藥或以他種藥品冒充正品的均為偽品?!皟?yōu)”,即質量優(yōu)良,是指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質量規(guī)定的各項指標的中藥; “劣”,即劣藥,是指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質量規(guī)定的中藥。

  1.中藥材及飲片的鑒定

  (1)誤種、誤采、誤收、誤售、誤用。如種大黃時誤種為藏邊大黃、河套大黃;將金錢草(過路黃)誤采為風寒草(聚花過路黃)。

  (2)一些名稱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種之間產生混亂。

  (3)個別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

  2.影響中藥質量的主要因素

  (1)栽培條件:栽培條件不當,黃芪木質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風分枝等。

  (2)采收加工: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種類或含量不同。如茵陳藥典規(guī)定有兩個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時或秋季花蕾 長成時采收,前者稱“綿茵陳”,后者稱“茵陳蒿”。金銀花采用陰干、曬干和蒸后曬干,綠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曬法加工者含量高。

  (3)產地:同種藥材,產地不同,質量不盡相同。

  (4)貯藏時間:如荊芥的揮發(fā)油含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減少;新鮮細辛的鎮(zhèn)咳作用強,當貯存6個月后則無鎮(zhèn)咳作用。

  (5)運輸:運輸中如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必然影響質量。

  (6)非藥用部位超標。

  (7)人為摻假。

  (8)個別藥材經(jīng)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場。

  ☆ ☆☆☆考點2: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1.中藥的資源:包括藥用植物、動物和礦物資源。又分為天然中藥資源和人工栽培或飼養(yǎng)的藥用植物、動物資源。據(jù)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表明:我國現(xiàn)有中 藥資源達12807種,在這些種類中,傳統(tǒng)中藥約1200種,其中常用中藥約500余種,民族藥1500~2000種,其余為民間草藥。許多藥材在特定的 生產區(qū)域,由于適宜的氣候、土壤、水質和多年來優(yōu)良的種植方法,使其優(yōu)質而高產,療效卓著,且產銷歷史悠久,稱為道地藥材。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全國的道地藥材約 有200種。如四川的黃連、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肅的當歸、大黃,寧夏的枸杞子,內蒙古的黃芪,吉林的鹿茸、人參,遼寧的細辛、五味子,山西的黨 參,河南的地黃、牛膝,山東的北沙參、金銀花,江蘇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參、浙貝母,福建的澤瀉,廣東的砂仁,廣西的蛤蚧等都是歷史悠久、全國 著名的道地藥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2.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方法:(1)進行全國性藥源普查,尋找新的中藥資源。(2)根據(jù)生物的親緣關系尋找新藥源。(3)從民族藥或民間藥中尋找 新藥源。(4)以有效成分為線索,尋找和擴大新藥源。(5)以藥理篩選結合臨床療效尋找和擴大新藥源。(6)從古本草中尋找或探索老藥新用途。(7)以新 技術、新方法擴大新藥源。

  ☆ ☆☆☆☆考點3:歷代重要本草著作簡介

  古代記載藥物知識的專著稱為“本草”。從秦、漢到清代,本草著作約有400種之多。

  1.《五十二病方》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醫(yī)學方書。其中載有247種藥物。

  2.《神農本草經(jīng)》為我國已知最早的藥物學專著。著者不詳,成書年代約在西漢以前,它總結了漢代以前的藥物知識。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原書早已失傳,但原文收載于后代本草中,現(xiàn)有明代、清代的輯本。

  3.《神農本草經(jīng)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以《神農本草經(jīng)》和《名醫(yī)別錄》為基礎編撰而成,載藥730種。全書以藥物的自然屬性分類,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類,為后世依藥物性質分類的導源。

  4.《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唐代李 、蘇敬等22人集體編撰,由官府頒行的,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國家頒布的 具有國家藥典性質的本草。載藥850種,新增114種新的藥物。該書附有圖經(jīng)7卷,藥圖25卷。出現(xiàn)了圖文鑒定的方法,為后世圖文兼?zhèn)涞谋静荽蛳铝嘶A。 唐代個人編著的本草亦多,著名的有孟詵的《食療本草》、陳藏器的《本草拾遺》,五代前蜀李?的《海藥本草》等。

  5.《開寶本草》是在宋代開寶年間官命劉翰、馬志等在唐代本草的基礎上撰成《開寶新詳定本草》,后又重加詳定,稱為《開寶重定本草》,簡稱《開寶 本草》。宋代嘉祜年間,官命掌禹錫等編輯《嘉祜補注神農本草》,簡稱為《嘉祜補注本草》或《嘉祜本草》,新增藥物99種。又令蘇頌校注藥種圖說,編成《圖 經(jīng)本草》,共21卷,對藥物的產地、形態(tài)、用途等均有說明,成為后世本草圖說的范本。該書首創(chuàng)版印墨線藥圖,絕大多數(shù)藥圖為實地寫生圖,圖名大多冠以州縣 名,說明當時對藥材質量的評價已十分重視藥材的道地性?!蹲C類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視的本草。北宋后期唐慎微將《嘉祜補注本草》和《圖經(jīng)本草》校訂增補, 編成本草、圖經(jīng)合一的《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此書共31卷,載藥1746種,新增藥物500余種。該書成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 本草,為研究古代藥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6.《本草綱目》是明代對藥學貢獻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時珍參閱了經(jīng)史百家著作和歷代本草800多種,歷經(jīng)30年,編寫成52卷,約200萬字,載 藥1892種的巨著《本草綱目》。其中新增藥物374種,附方11000余條。這部著作是我國16世紀以前醫(yī)藥成就的大總結。本書以藥物自然屬性作為分類 基礎,每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名稱統(tǒng)一,結構嚴謹,為自然分類的先驅。

  7.《本草綱目拾遺》是清代趙學敏編撰的,此書是為了拾遺補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而作,載藥921種。《晶珠本草》為清代蒂瑪爾-丹增嘉措編 撰,是歷代收集藏藥最多的典籍。《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是清代吳其溶編撰的,是植物學方面科學價值較高的名著,也是考證藥用植物的重要典 籍。

  ☆ ☆☆☆考點4:采收與中藥質量的關系

  中藥品質的好壞,決定于有效物質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質含量的高低與產地、采收時間、采收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如薄荷揮發(fā)油主要分布于葉中,在花蕾 期葉片中含油量最高,花盛期油中主成分薄荷腦含量最高,但花后期葉的產量最多;槐花在花蕾期蘆丁的含量最高可達28%,如已開花,則蘆丁含量急劇下降;甘 草在生長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為6.5%,開花前期為10.5%,開花盛期為4.5%,生長末期為3.5%.

  ☆ ☆☆☆☆考點5:各類中藥的一般采收原則

  1.植物藥類

  (1)根及根莖類: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fā)芽前或剛露苗時采收。

  (2)莖木類:一般在秋、冬兩季采收。

  (3)皮類: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數(shù)皮類藥材在秋冬兩季采收,如苦楝皮此時有效成分含量較高。肉桂則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杜仲、黃柏等可采用“環(huán)剝技術”。

  (4)葉類: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采收。

  (5)花類: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后采收。花類中藥,在含苞待放時采收的如金銀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開時采收的如紅花、洋金花等;在花盛開時采收的如菊花、番紅花等。對花期較長、花朵陸續(xù)開放的植物,應分批采摘,以保證質量。

  (6)果實種子類:一般果實多在自然成熟或將近成熟時采收。有的采收幼果,如枳實、青皮等。種子類藥材需在果實成熟時采收。

  (7)全草類:多在植株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割,如青蒿、穿心蓮、淡竹葉等;有的在開花時采收,如益母草、荊芥、香薷等。而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收的習稱“茵陳蒿”。

  (8)藻、菌、地衣類:藥用部位不同,采收時間不一,如茯苓立秋后采收較好,冬蟲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fā)散時采收,海藻在夏秋二季采撈,松蘿全年均可采收。

  2.動物藥類

  (1)昆蟲類:入藥部分含蟲卵的,應在蟲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螵蛸應在深秋至次年三月中旬前采收,過時卵已孵化,質量降低。以成蟲入藥的,均應在活動期捕捉,如土鱉蟲等。有翅昆蟲,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捕捉,因此時不易起飛,如斑蝥等。

  (2)兩棲類、爬行類:多數(shù)宜在夏秋兩季捕捉,如蟾蜍、各種蛇類。亦有在霜降期捕捉的,如中國林蛙等。

  (3)脊椎動物:大多數(shù)全年均可采收,如龜甲、雞內金、牛黃、馬寶等。但鹿茸需在5月中旬至7月下旬鋸取,過時則骨化,麝香活體取香則多在10月份進行。

  3.礦物藥類: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結合開礦采掘。

  ☆ ☆☆☆☆考點6:中藥的產地加工

  1.中藥產地加工的目的:目的是促使鮮藥材的干燥,符合醫(yī)療應用要求和商品規(guī)格,以保證藥材質量,便于包裝、貯藏、運輸。最終達到形體完整,含水分適度,色澤好,香氣散失少,不變味,有效物質損失少等要求,才能保證藥材質量。

  2.常用的加工方法

  (1)揀、洗:將采收的新鮮藥材除去泥沙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但具芳香氣味的藥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細辛、木香等。

  (2)切片:較大的根及根莖類、堅硬的藤木類和肉質的果實類藥材有的趁鮮切成塊、片,以利干燥。如大黃、雞血藤、木瓜。但對具揮發(fā)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則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當歸、川芎等。

  (3)蒸、煮、燙:含漿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藥材,加熱時間長短不等,視藥材的性質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紅參蒸至透心,太子參置沸水中略燙,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殺死蟲卵或蚜蟲。

  (4)熏硫:有些藥材為使色澤潔白,防止霉爛,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黃熏制,如山藥、白芷、川貝母等。

  (5)發(fā)汗:有些藥材在加工過程中為了促使變色,增強氣味或減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將藥材堆積放置,使其發(fā)熱、“回潮”,內部水分向外揮散,這種方法稱為“發(fā)汗”,如厚樸、杜仲、玄參、續(xù)斷、茯苓等。

  (6)干燥: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曬干、烘干、陰干等?!吨袊幍洹穼Ω稍锓椒ㄒ?guī)定如下:凡烘干、曬干、陰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較高溫度 烘干的,則用“曬干”或“低溫干燥”表示(一般不超過60℃);烘干、曬干均不適宜的,用“陰干”或“晾干”表示;少數(shù)藥材需短時間干燥,則用“曝曬”或 “及時干燥”表示。

  ☆☆☆考點7:中藥貯藏中常見的變質現(xiàn)象

  1.蟲蛀。

  2.生霉。

  3.變色:除自身所含的某些成分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易分解變質,或在酶的作用下易發(fā)生氧化、聚合、縮合反應引起變色外,某些外因如溫度、濕度、日光、氧氣、不當?shù)募庸し椒ㄒ踩菀滓鹚幉淖兩?/P>

  4.走油:指某些含油藥材在貯藏不當時油分向外溢出,或藥材在受潮、變色、變質后表面呈現(xiàn)油樣物質的變化,也稱為“走油”,如柏子仁、麥冬、天冬、枸杞子等。

  5.風化:有的礦物藥容易風化,失掉結晶水,使藥材性狀改變,功效發(fā)生變化,如芒硝、明礬、膽礬等。

  6.自燃:因貯藏不當而致藥材自動燃燒的現(xiàn)象稱為自燃。

  7.其他:有些藥材在貯藏過程中所含有效成分會自然分解或起化學變化而降低療效,如綿馬貫眾、樟腦、冰片等,這類藥材不能久貯。

  ☆ 考點8:中藥的貯藏方法

  1.經(jīng)驗貯藏:如牡丹皮與澤瀉放在一起,牡丹皮不易變色,澤瀉不易蟲蛀等。

  2.冷藏:藥材害蟲一般在環(huán)境溫度8~15℃時停止活動,在-4℃~8℃時,即進入冬眠狀態(tài),溫度低于-4℃,經(jīng)過一定時間,可以使害蟲致死。

  3.高溫處理:藥材害蟲對高溫的抵抗力較差,當環(huán)境溫度在40~45℃時,害蟲就停止發(fā)育、繁殖。溫度升到48~52℃時,害蟲將在短時間內死亡。注意烘烤藥材溫度不宜超過60℃,含揮發(fā)油的藥材不宜烘烤,以免影響質量。

  4.化學藥劑處理。

  5.氣調貯藏(氣調養(yǎng)護):使帳內或庫內氧氣降到5%以下,在較短時間內可使害蟲缺氧窒息而死,含氧量控制在8%以上即可防霉。

  6.除氧劑密封儲存。

  7.輻射滅菌技術:60Co射線有很強的滅菌能力,且對藥材有效成分無影響。γ射線用于中成藥的滅菌效果十分理想。

  ☆ ☆☆☆考點9:植物類和動物類中藥的拉丁名

  中藥拉丁名一般均需標明藥用部位,即由前面的藥用部位(用單數(shù)第一格)和后面的藥名(用單數(shù)第二格)組成。藥名為植物或動物的拉丁屬名,或種名,或屬種名,各詞的第一字母均需大寫。少數(shù)不標明入藥部位。

  1.標明入藥部位的中藥

  (1)對于一屬中只有一個品種作藥用,或一屬中有幾個種作同一藥材使用時,一般采用屬名作為藥名來命名。

  (2)同屬中有幾個品種來源,分別作為不同藥材使用的,則以屬種名命名。

  (3)藥用部位如包括兩個不同部位時,把主要的或多數(shù)地區(qū)習用的列在前面,用et(和)或seu(或)相連接。

  (4)藥材收載不同屬的植物時,以兩個屬名作藥名,并以seu連接。

  (5)拉丁名中如有形容詞形容前面藥用部位名詞時,則列于最后。

  2.不標明入藥部位的中藥:少數(shù)中藥的拉丁名不標明藥用部位,直接以屬名或種名或俗名命名,這是遵循習慣用法,有些是國際通用名稱。不標明入藥部 位的中藥通常以一個單數(shù)第一格名詞命名,適用于這類命名的有以整體入藥的動物藥、動物分泌物、菌類、地衣類和植物加工品等。

  ☆ ☆☆☆考點10:《中國藥典》凡例中的有關規(guī)定

  1.名稱及編排:每一中藥材品種項下按順序可分別列有中文名、漢語拼音名、藥材拉丁名、來源、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炮制、性味與歸經(jīng)、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貯藏等。

  2.精確度

  (1)供試品與試藥等“稱重”或“量取”的量其精確度可根據(jù)數(shù)值的有效位數(shù)來確定。如稱取“2g”系指稱取量可為1.5~2.5g;稱取 “2.0g”系指稱取量可為1.95~2.05g;稱取“2.00g”系指稱取量可為1.995~2.005g.“精密稱定”時,系指稱取重量應準確至所 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稱定”系指稱取重量應準確至所取重量的1%.“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準確度應符合國家標準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 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體積的有效位數(shù)選用量具。取用量為“約”若干時,系指取用量不得超過規(guī)定量的±10%.

  (2)恒重,除另有規(guī)定外,系指供試品連續(xù)兩次干燥或熾灼后的重量差異在0.3mg以下的重量。

  (3)試驗中規(guī)定“按干燥品(無水物,或無溶劑)計算”時,除另有規(guī)定外,應取未經(jīng)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劑)的實驗品進行試驗,并將計算中的取用量按檢查項下測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劑)扣除。

  (4)試驗中的“空白試驗”,系指在不加供試品或以等量溶劑替代供試液的情況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結果。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查詢

執(zhí)業(yè)藥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zhí)業(yè)藥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執(zhí)業(yè)藥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