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導游證 > 導游證考試技巧 > 2019年導游資格考試科目五導游詞:樂山大佛

2019年導游資格考試科目五導游詞:樂山大佛

更新時間:2019-03-24 08:30:01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校 瀏覽51收藏25

導游證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為了幫助廣大參加2019年導游資格考試的考生規(guī)范導游詞寫作,環(huán)球網(wǎng)校導游證頻道為您整理了“2019年導游資格考試科目五導游詞:樂山大佛”,希望這篇導游證范文能夠給您的導游詞寫作帶來幫助,順利通過科目五的口試,請考生認真查看以下內容。

導游詞寫作一直是導游資格考試中科目五的一個重點,也一直是許多導游考生心中的一道坎,導游詞寫作需要將景點的特色,形成背景,以及景點背后的故事傳說融會貫通。因此為了考生們得到充分的鍛煉,環(huán)球網(wǎng)校導游證頻道按為您整理了一篇導游詞范文,為大家的導游詞寫作提供參考,請各位考生認真查看以下內容。

導游詞范文:樂山大佛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來樂山市旅游觀光。古時候樂山因盛產(chǎn)香味獨特的海棠,故有“海棠香國”之譽。青山綠水與寺廟園林融為一體是樂山景觀的最大特色。樂山市峨眉山景區(qū)包括樂山大佛景區(qū)和峨眉山景區(qū)兩大部分。樂山最負盛名的是世界第一大佛一:樂山大佛。這尊由八世紀唐朝海通和尚發(fā)起修鑿的彌勒石刻坐佛,歷時90年才修鑿而成。它面對三江,雄峙千載,閱盡人間滄桑。“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那雄渾偉岸的軀體與青青凌云山、迢迢岷江水交相輝映,成為樂山的標志。1996年12月,樂山大佛——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四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地之12011年,樂山大佛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景區(qū)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旁,瀕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約90年。大佛兩側斷崖和登山道上,有許多石龕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靈寶峰上,現(xiàn)存一座磚塔,塔高十三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烏尤,即秦時所鑿樂山離堆,上有唐創(chuàng)建烏尤寺,以及相傳漢郭舍人注《爾雅》處。樂山大佛景區(qū)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型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千米,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遂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各位游客朋友,據(jù)《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記》碑記載,“樂山大佛”的真實官方名稱應為“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樂山大佛”之名是后依據(jù)地名所取。“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著戰(zhàn)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shù)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找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大佛閣”,宋時稱“天寧閣”,可惜毀于明末戰(zhàn)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可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壯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是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tǒng),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衣紋皺褶有排水溝;正胸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其次是沿大佛左側的凌云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這里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發(fā),共有螺髻1021個。遠看發(fā)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第三是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銀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fā)現(xiàn)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與樂山大佛相依而存的有著名寺院凌云寺。凌云寺規(guī)模頗大,大佛就鑿于離寺不遠的崖上。從這里可以沿一條鑿于懸崖邊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腳邊,在此憑欄看佛,可以仔細觀賞大佛頭部各個部位的細微之處。因為大佛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稱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這尊大佛,而被人們稱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寺建于唐代,位于大佛頭部的右后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宇又有擴建。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戰(zhàn)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jīng)毀?,F(xiàn)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經(jīng)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集蘇東坡書“凌云禪院”四字。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jīng)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經(jīng)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jīng)卷的地方廠于1930年新建,結構和外形為近代建筑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fā)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景區(qū)的游覽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接下來我們要驅車前往峨眉山景區(qū)游覽。

環(huán)球網(wǎng)校小編溫馨提醒:以上內容就是環(huán)球網(wǎng)校導游證頻道為您整理匯總的“導游詞范文:樂山大佛”,更多導游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按鈕進入題庫下載。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導游證資格查詢

導游證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導游證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導游證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